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9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5种同工酶和1种非酶蛋白中共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以此分析了大连沿海4个海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各养殖群体间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大,相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  相似文献   
92.
虾夷扇贝“象牙白”品系与普通品系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化方法,对“象牙白”虾夷扇贝与普通虾夷扇贝(对照组)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就一般营养成分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中除水分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均高于对照组。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呈味氨基酸总量(DAA)、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对照组。就脂肪酸组成而言,“象牙白”组中各部位的脂肪酸量(TFA)、不饱和脂肪酸量(UFA)、单不饱和脂肪酸量(M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量(HUFA)大多低于对照组,而DHA和EPA含量略高于对照组。总之,“象牙白”虾夷扇贝已表现出分化,在一些重要营养成分上高于对照组,这为“象牙白”虾夷扇贝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通过设计水深分别为0.60~1.80 m(SD1)、1.80~3.00 m(SD2)和3.00~5.00 m(SD3)3个水层组,每组设3个平行笼,研究了养殖水层对浙江南麂海区虾夷扇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SD3组的壳高、体质量、相对壳高生长率、相对体质量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壳高特定生长率及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SD1和SD2组(P0.05),而SD1和SD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水层对死亡率影响显著(P0.05),依次为SD3SD1SD2。试验期间,各组体质量与壳高呈幂函数关系;体质量与生长时间呈二次多项式曲线;SD1与SD2的壳高与生长时间呈逻辑斯谛曲线,SD3的呈二次多项式曲线。分析结果:养殖水深1.80~3.00 m为适宜水深。  相似文献   
94.
虾夷扇贝闭壳肌和外套膜肌原纤维蛋白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忠  刘俊荣  田元勇 《水产学报》2015,39(11):1640-1649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虾夷扇贝品质变化与其肌肉蛋白质生理特性变化间的关联,本研究以虾夷扇贝2个可食部肌肉为研究对象,以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为指标(Ca2+-ATPase,Mg2+-ATPase),对扇贝肌原纤维蛋白(Mf)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探索。首先,分别提取闭壳肌肌原纤维(A-Mf)和外套膜肌原纤维(M-Mf);然后,考察了不同因素(离子强度I、pH、温度)对Mf的ATPase活性的影响规律;对A-Mf及M-Mf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比较了闭壳肌和外套膜肌原纤维蛋白ATPase的失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虾夷扇贝闭壳肌与外套膜的Mf的理化性质相似,A-Mf与M-Mf的pI均在5.0附近,粘度分析发现A-Mf热稳定性高于M-Mf。(2)ATPase活性变化规律的结果发现,与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一样,作为无脊椎动物的扇贝,与Mg2+-ATPase相比,Ca2+-ATPase更能准确地反映Mf的稳定性。(3)闭壳肌和外套膜二者的Mf的Ca2+-ATPase呈现出共同特性,在pH为中性时活性最高;A-Mf与M-Mf的差异性则表现为前者的Ca2+-ATPase在较低离子强度(I=0.2)下活性最高,后者则在较高离子强度(I=0.5)下活性最高;离子强度对A-Mf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M-Mf的热稳定性明显受到离子强度的影响,其在较低离子强度下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4)Ca2+-ATPase失活速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闭壳肌还是外套膜,其稳定性与离子强度I和温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2=0.8181、0.8436和R2=0.9887、0.9557);二者在pH 7.0左右的稳定性最好,偏离中性会促使Ca2+-ATPase失活,与碱性条件相比,酸性对蛋白质稳定性的破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5.
为了分析在净化、暂养及低温离水运输对接过程中,活体虾夷扇贝品质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净化暂养循环水系统进行虾夷扇贝的净化暂养,并将虾夷扇贝分成3种不同前处理方式,组1净化56 h,组2净化32 h后梯度降温暂养24 h,组3无处理,将采用不同前处理的虾夷扇贝放入装有冰袋(250 mL)的聚乙烯保温箱(3 L)模拟低温离水运输条件.结果表明,水体在净化暂养过程中通过梯度降温方式,温度由净化阶段的(15±0.13)℃降至运输前4.76℃,盐度与pH值分别在32.47‰~33.00‰和8.29~8.44之间波动,溶解氧高于8.34 mg/L,保证了贝类存活环境的要求.试验过程中的虾夷扇贝,组1在64 h出现死亡,104 h全部死亡时细菌总数达到2300 CFU/mL;而组2在104 h才出现死亡,在0~104 h细菌总数上升趋势较平缓,在120 h全部死亡时细菌总数仅为960 CFU/mL;组3在64 h全部死亡.组1和组2净化阶段细菌总数显著下降,组3细菌总数与组1和2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糖原随时间延长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与组1、3相比,组2的逐级降温暂养环节延缓了糖原的消耗(P<0.05),因此可采用净化32 h及梯度降温暂养24 h的方法衔接活体虾夷扇贝的低温离水运输.研究结果为虾夷扇贝在净化暂养及低温离水过程中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7年取材研究了大连长海县的虾夷扇贝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虾夷扇贝的精巢构造与栉孔扇贝,贻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含单层柱状上皮及较厚的肌层。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神经及输精细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不断向腔内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业郛。  相似文献   
97.
[目的]为进行大规模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群体的杂种鉴定以及家系中的亲子鉴定提供了基础。[方法]将已发表的25对虾夷扇贝的微卫星引物在栉孔扇贝基因组DNA上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筛选出的通用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杂种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引物获得扩增产物,其中2对表现为多态性。将这6对具有属间通用性的微卫星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中引物P13F449和KMY134的扩增产物中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来自父母本群体的特有条带,从而确定了杂交子代的杂种身份。[结论]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间通用微卫星引物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引物可以直接用于属间杂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商品虾夷扇贝规格与其活品耐藏特性之间的关联,对春季上市虾夷扇贝的规格及质量进行分组,再将各组置于4 ℃下湿布覆盖进行3 d冷却干露贮藏,分别于0、1、2 d和3 d采样进行生化代谢指标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市售春季虾夷扇贝依据壳长大致可分成(105.8±1.5) mm、(98.4± 2.3 ) mm及(90.5±1.7) mm 3个规格组,各规格单贝质量相差20~30 g;(98.4±2.3) mm组扇贝的肥满度及闭壳肌出成率较其他两组高,(90.5±1.7) mm组三磷酸腺苷初始含量最高,表明其捕后胁迫耐力好于较大规格扇贝,(90.5±1.7) mm组扇贝同样表现出更好的耐干露特性,干露3 d 三磷酸腺苷含量和核苷酸能荷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糖原含量各组无明显差异。此外,各组扇贝冷却干露2 d后存活率均为100%,干露至第3 d各组开始出现死亡,其中(90.5±1.7) mm组扇贝耐干露特性最好;各组闭壳肌pH与体腔液pH差异不显著;氨基酸分析结果发现,甘氨酸和精氨酸是扇贝闭壳肌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其余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不明显;体腔液含氮物中,氨含量较高,其余氨基酸含量均较低并在干露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
The Japanese scallop Mizuhopecten yessoen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quaculture mollusca in Japan and 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 a high‐quality cDNA library of the Japanese scallop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kidney tissue. A total of 2919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longer than 100 bp were generated from this library. A cluster of 1440 unique sequences, which consisted of 258 contigs and 1182 singletons, was revealed. Based on blast searches, 882 (61.3%) genes had significant (E‐value <1e–5) matches to known sequences in public databases. Among them, >70 genes were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immunity and apoptosis. These results expanded our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the Japanese scallop, and provided a useful resource for gene discovery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00.
动物线粒体遗传模式主要为母系遗传。近年来在一些双壳类(如贻贝科、蚌科和帘蛤科)中发现了线粒体双重单亲遗传现象。双重单亲遗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母系遗传模式,它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系统来检测进化力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作用。但双重单亲遗传是否广泛存在于双壳类尚属未知。文章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线粒体遗传模式,结果显示,同一个体中体细胞和性腺的线粒体片段的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家系检测中也显示子代的线粒体单倍型与母本一致;在虾夷扇贝线粒体中未发现双重单亲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